古代汉字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载体为青铜器得名,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定义与载体
金文是商周时期(前1300年-前221年)铸刻在青铜器(如鼎、钟等礼器)上的文字,因青铜在古代被称为“金”而得名,故称“金文”或“钟鼎文”。
历史分期
- 商朝金文(前1300年-前1046年):早期简略,多记录器物名称或祭祀信息,如盘庚迁殷后的铭文。 - 西周金文(前1046年-前771年):逐渐规范化,内容涵盖祭祀、赏赐、战争等,字体较甲骨文繁复。 - 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因分属春秋、战国,风格差异较大,部分出现简化趋势。 - 秦汉金文(前221年-公元219年):延续秦系籀文特征,与小篆共同构成先秦文字体系。
文字特征
保留原始象形特征,结构复杂且存在大量异体字。例如“马”字在甲骨文中刻画马首鬃毛,战国时期各国写法各异。
学术价值
金文是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的重要资料,通过铭文内容可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