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医疗机构的最高职位,其名称和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一、官职名称与等级
院使 清代御医的最高职位为 正八品院使
,属于外廷官职,统领太医院全体人员。例如,康熙年间御医为正八品,雍正、乾隆时期延续此职。
明代特例
明代嘉靖年间的太医院院使许绅曾官至 一品大员,兼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是古代御医中官职最高者。但此为特例,并非常规御医职级。
二、职级差异说明
品级定位: 御医通常为正八品(清代)或正五品(明代),属于外廷官员体系,与太医院内部的三等阿达哈哈番(从三品)等医士存在明显等级差异。 统称与实际差异
三、职责与地位
御医直接为皇帝及其家族服务,承担医疗保健职责,地位尊崇但权力有限。若诊治不当可能面临严重后果(如“说杀就杀”),但正常情况下属于“不入流”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