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伤职工再就业后的赔偿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分处理,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工伤职工重新就业后发生工伤的赔偿方式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工伤 若工伤职工在重新就业期间与原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发生工伤时仍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符合规定的费用。
退休后再就业工伤
- 签订劳动合同: 按工伤程序处理,单位申请认定,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大部分费用(如医疗费用、伤残津贴等)。 - 签订劳务合同
二、赔偿标准与注意事项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 仅限未达到退休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5年)的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且需满足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条件。
- 计算公式:$赔偿基数 times 月数$(五级30个月,六级25个月,每级递减5个月)。
误工费赔偿
- 工伤保险通过停工留薪期工资补偿,若职工继续工作且正常履行职责,通常不赔偿误工费。
- 若因工伤导致实际收入减少(如工作效率降低),需提供医疗证明等证据主张误工费。
再就业工伤与侵权伤害的区分
- 已退休职工再就业期间工伤按人身损害赔偿处理,不适用工伤保险。
- 下岗职工再就业期间工伤仍可申请工伤认定,与原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三、争议解决途径
工伤赔偿纠纷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协商或调解
劳动仲裁
诉讼(适用于重大争议或仲裁失败的情况)
总结
工伤职工再就业后工伤赔偿需根据劳动关系性质和工伤发生时的用工形式确定。建议职工保留好工伤认定材料、医疗证明等证据,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