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业生就业信息中生源地的填报,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学校要求进行规范填写,具体说明如下:
一、生源地定义与填写依据
基本定义 生源地通常指毕业生高考前的户籍所在地,即高考报名时的户籍地址。
特殊情况说明
- 借考情况: 若高考时户口在A市,但高中阶段在B市就读并报名考试,则生源地为A市。 - 父母工作调动
二、填写规范
格式要求 - 按照“省-市-县/区”格式填写,例如“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
- 县级市需写作“省-市-市”格式,如“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
与出生地/籍贯的区别
生源地与出生地、籍贯不同,需以高考报名户籍为准,而非出生地或父母户籍。
三、填写注意事项
学校要求优先
不同学校对生源地有具体规定,部分院校可能要求填写高中所在地或考试所在地。建议考生仔细阅读学校就业信息网或招生简章中的填报说明。
信息一致性
填写时需确保与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信息一致,避免因信息差异影响就业资格或政策享受(如奖学金、落户等)。
档案接收单位填写
若已签订三方协议,需在档案接收单位栏填写用人单位信息;若档案转回原籍或托管单位,需填写相应地址。
四、示例参考
原籍四川成都: 可填写“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民族街道办事处”。 应届生档案
往届生档案:填写生源地人才市场名称及地址。
建议考生在填报前咨询学校就业部门,确保符合最新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