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考生志愿填报需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志愿有效性:
一、核心原则
严格遵循招生章程 必须仔细阅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确认身高、视力、文化成绩等特殊要求,不符合条件者即使填报无效。
批次与志愿限制
- 体育类志愿统一在 提前批次填报,且 不得兼报理工类志愿,否则视为无效。
- 本科批次分两段录取:重点院校/体育院校在第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在第二批,高职专科在第三批。
二、具体填报要点
专业选择与志愿设置
- 优先填报体育相关专业(如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也可选择体育相关的辅助专业(如体育康复、运动心理学)。
- 志愿设置采用 院校+专业模式(提前批)或 院校专业组模式(本科批),需根据批次要求操作。
预科与少数民族政策
- 体育类志愿表中的预科栏仅限少数民族考生填报,且市属高校预科班优先录取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成绩与分数线
- 录取时以 文化成绩+体育成绩综合计算,需达到各批次控制分数线(省控线、调档线、专业线)。
- 本科批次未完成招生计划时,开放二次征集志愿,考生可在政策降分范围内填报。
三、注意事项
身体条件审核
未参加体育素质测试的考生填报体育类专业志愿无效,且需符合身高(男≥1.70米、女≥1.60米)、视力等基本要求。
信息收集与咨询
全面了解历年招生政策,重点关注院校体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条件,必要时咨询学校招生办。
四、时间安排
提前批次志愿: 通常在高考后30天内填报,具体时间以当年招生考试院公告为准。 征集志愿
通过以上步骤,考生可系统规划志愿,提高录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