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岗位缺失比例的计算需要明确区分“缺工率”和“岗位空缺率”两个不同概念,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缺工率(员工缺编比例)
用于衡量企业内部岗位空缺情况,计算公式为:
$$
缺工率 = frac{缺编人数}{总编制人数} times 100%
$$
步骤说明:
1. 确定总编制人数(即岗位设定人数);
2. 统计实际到岗人数;
3. 计算缺编人数(总编制人数 - 实际到岗人数);
4. 将缺编人数除以总编制人数并乘以100%。
示例:某企业总编制50人,实际到岗45人,则缺工率为:
$$
frac{50-45}{50} times 100% = 10%
$$
二、岗位空缺率(劳动力市场供需比)
反映劳动力市场整体供需状况,计算公式为:
$$
岗位空缺率 = frac{企业招聘人数}{求职人数} times 100%
$$
示例:某月企业招聘100人,求职者达500人,则岗位空缺率为:
$$
frac{100}{500} times 100% = 20%
$$
三、其他说明
数据口径差异:
用户问题中的“就业岗位缺失比例”可能指向缺工率或岗位空缺率,需结合具体研究目的判断。若指企业内部,则采用缺工率公式;若涉及整体就业市场,则需采用岗位空缺率公式。
权威数据参考: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反映整体就业市场趋势,计算公式与岗位空缺率一致。
建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指标,并注意区分企业微观数据与宏观劳动力市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