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中的“学校组”通常指 院校专业组,是新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其核心概念和特点如下:
一、定义与构成
基本定义 院校专业组由高校根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组合而成,是考生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
组成要素
- 院校: 指考生填报的某所高校; - 专业组
二、填报方式与作用
志愿填报单位 在新高考模式下,志愿不再以“院校”为单位,而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例如,考生填报“上海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即代表选择该专业组,而非学校其他专业。
专业调剂限制
同一院校专业组内的专业调剂仅在本专业组内进行,考生填报时需注意专业间的调剂规则。
优势与作用
- 精准匹配: 考生可针对特定专业组进行选择,避免因专业调剂到不感兴趣的专业; - 信息整合
三、示例说明
假设某高校设置以下专业组: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均要求物理和化学);
人文社科类:含文学、社会学等专业(均要求历史和政治)。考生可根据自身分数和兴趣,选择“计算机类”或“人文社科类”作为志愿,但调剂时仅在本专业组内进行。
四、填报建议
专业选择策略
- 可根据分数定位、兴趣及职业规划,选择1-2个专业组作为“冲、稳、保”组合;
- 注意查看专业组内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信息。2. 服从调剂
建议优先选择“服从调剂”的专业组,增加被录取机会。
综上,“学校组”即院校专业组,是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核心概念,考生需通过合理组合专业组与院校,实现分数与专业的最佳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