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单位的选择需根据考生类型和填报方式确定,具体如下:
一、填报单位类型
院校专业组(主流方式) 改革后采用“院校专业组+专业(类)”模式,每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例如,江苏新高考允许填报40个专业组,每个组内最多选6个专业。专业组内调剂更灵活,专业数量越少调剂越可控。
学校名称(传统方式)
以学校为单位填报,每份志愿对应一个学校及专业选择。适用于部分省份或特殊要求场景。
工作单位(社会考生)
已就业考生需填写实际工作单位名称,如“XX公司”或“个体户”。
户籍/居住地(特殊情况)
若户籍、居住地与报考地不同,可选择户籍地或居住地街道名称填写。
无单位(应届生/无业考生)
应届生填写学籍所在学校全称;往届生或无业考生可填写“无”。
二、注意事项
以院校专业组为首选: 当前多数省份采用此模式,能更精准匹配考生与专业。 遵循招生简章要求
信息一致性:填报单位需与学籍、户籍等信息一致,避免因信息矛盾影响录取。
建议考生提前咨询学校或教育考试院,确认所在省份具体填报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