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类就业统计表的填写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规范操作,以下是综合整理的填写指南:
一、表格结构说明
基本信息栏 包含单位名称、报送时间、毕业生人数及分类(如本科生/研究生)等基础信息。
就业落实情况统计
通过“已落实人数=保研+考研+考双+出国+签协议+其他就业形式”计算,需分别统计各类别人数。
分性别统计
按男生、女生分别统计就业去向,包括考双、保研、考研、出国、签协议等。
就业去向细分统计
需对每个就业类别(如考双、保研等)分别统计人数,便于分析。
二、填写注意事项
数据准确性
- 确保“已落实人数”与各细分类别人数之和一致,避免遗漏或重复。
- 保研、考研等状态需与学校官方确认,避免主观臆断。
时间范围明确
统计需覆盖特定时间段(如2012届毕业生),需在表头注明统计年份。
格式规范
- 使用统一表格模板,确保行、列对齐,数据清晰可读。
- 对于特殊就业形式(如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需在“其他就业形式”中详细说明。
数据来源核实
- 通过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官方渠道获取数据,确保权威性。
三、示例填写(部分数据)
| 类别 | 人数 | 落实人数 | 就业落实率 |
|------------|------------|----------|------------|
| 本科生| 1000 | 850 | 85%|
| 研究生| 500| 420 | 84%|
| 就业去向| 考双 | 150 | 30%|
| 就业去向| 保研 | 200 | 40%|
| 就业去向| 考研 | 100 | 20%|
| 就业去向| 出国 | 50 | 10%|
| 就业去向| 签协议 | 100 | 20%|
| 其他就业形式| 50| 50 | 10%|
四、常见问题处理
数据缺失: 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核实,避免影响整体统计。 分类争议
通过规范填写,可有效反映政法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高校就业指导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