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就业人口规模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就业人口和配套服务人口两部分,具体方法如下:
一、产业直接就业人口测算
用地规模与就业密度参考 根据主导产业用地布局,参考我国行业就业密度案例,对产业用地规模对应的就业人口进行测算。例如,曹妃甸工业区规划期用地230平方公里(远景300平方公里),通过类比测算出投产后可吸纳直接就业人口约37万人(近期4.5万人,远景4万人)。
分阶段就业人口预测
- 近期(2020年): 直接就业人口33万人; - 远景
二、配套服务人口测算
居住人口支撑就业 根据通勤总人口缺口预算,工业区需提供约10万直接就业人口的服务岗位,配套服务业人口按总配套服务人口的30%计算(约4.8万人)。
带眷人口与暂住人口
- 带眷人口: 按总就业人口的70%为单身职工(9.4万人),30%为带眷职工(9.4万人×2.5=23.5万人); - 暂住人口
三、总就业人口计算
将产业直接就业人口与配套服务人口相加:
$$总就业人口 = 产业直接就业人口 + 配套服务人口$$
$$总就业人口 = 33万 + 4.8万 = 37.8万人$$
(注:此数据与曹妃甸工业区案例中的37万人略有差异,可能是由于测算方法或数据来源不同导致的)
四、注意事项
时间节点选择:
产业就业人口以企业投产后为准,而配套服务人口需结合建设周期和交通设施供给能力动态调整;
数据来源:
建议参考政府统计公报、规划文件及权威研究机构的测算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可系统估算出规划期的就业人口规模,并为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