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过多种政策组合拳鼓励年轻人就业,主要措施涵盖就业创业环境优化、职业技能提升、岗位拓展及服务保障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政策环境优化
创业支持政策 - 创业补贴与贷款:
对创业企业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科技型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20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
- 税收优惠: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的企业,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等。
- 创业培训与孵化:支持创业培训、孵化器免费入驻、创业咨询等,推动新型孵化模式发展。
就业优先战略 - 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纳入宏观调控指标,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规模。
- 支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实现毕业半年内就业或参加就业准备活动。
二、职业技能提升
“双千”计划
- 在全国高校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全面推开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
- 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导青年参加技能培训,推动产教融合。
消除技能壁垒
- 将残疾高校毕业生纳入求职补贴范围,灵活就业人员按实际缴费补贴2/3。
三、岗位拓展与公平
基层与中小企业倾斜
- 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拓展社区服务、农业科技等基层就业空间。
- 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生给予1年社保补贴,科技型中小企业可申请最高200万元贷款。
消除就业歧视
- 用人单位招聘不得设置户籍、院校等限制性条件,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益。
四、服务保障体系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 组织人社专员与“小巨人”企业对接,深化“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拓展市场化岗位。
- 建设青年就业驿站,提供异地求职服务、职业指导等。
政策兑现与监管强化
- 推行“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机制,简化就业政策兑现流程。
- 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企业用工监管,保障毕业生权益。
五、其他创新举措
新兴业态培育: 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文旅与科技融合等,创造新就业岗位。 区域协同
通过以上措施,国家从政策、培训、岗位、服务等多维度构建就业支持体系,旨在缓解结构性矛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