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留学志愿者推荐信的写作指南,结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推荐信基本结构
开头部分 - 日期、学校名称、收件人姓名及职称(如教授/助教授)
- 推荐人身份说明(如单位名称、职位)
主体部分
- 被推荐人介绍:
全名、毕业院校、专业、GPA等基础信息
- 专业能力与成就:
- 参与的志愿者项目名称、职责及取得的成果(如组织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 项目中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思维的体现
- 推荐人与被推荐人关系:
- 学术导师:课程指导、科研项目合作等经历
- 志愿者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或核心成员身份
- 附加信息:相关证书(如语言能力、竞赛获奖)、推荐人对被推荐人的综合评价
结尾部分 - 总结被推荐人的优势,说明其适合目标院校及专业的原因
- 提供联系方式(可选)
二、写作注意事项
个性化与针对性
- 结合被推荐人申请的院校及专业,突出相关经历(如跨文化项目、专业领域贡献)
- 避免模板化,使用具体事例支撑评价(如某次活动参与人数、影响力)
语言规范
- 采用正式、客观的措辞,避免夸张或模糊描述
- 例:
- "该生在组织国际环保活动中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成功协调多方资源,提升活动影响力"
- "作为项目负责人,其创新方案使项目效率提升30%,获团队一致认可"
格式要求
- 页边距、字体规范,确保清晰可读
- 包含推荐人签名、单位盖章
三、补充建议
推荐人选择:
优先选择了解被推荐人长期且深入关系的人(如学术导师、项目负责人),其评价更具权威性
时间线:明确说明认识时间、参与项目的时间段及职责变化
篇幅控制:建议1-2页,简洁明了地呈现核心信息
通过以上结构与要点,可有效提升推荐信的说服力,助力被推荐人获得理想院校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