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号是考生在全国范围内参加高考时生成的14位统一编码,主要用于身份识别和信息统计。以下是关于高考报名号的详细说明:
一、基本定义
高考报名号是考生在高考报名时由各省教育考试机构分配的14位数字代码,与准考证号不同。它由以下部分组成:
年份代码:
2位数字,表示考试报名年份(如2025年为“25”);
省市代码:
6位数字,对应考生报名所在省份的国标行政区划代码(如北京11、云南53等);
顺序号:
4位数字,由各省教育考试机构按报名顺序分配,确保唯一性。
二、与准考证号的区别
组成结构:报名号固定为14位,包含年份、省市、顺序等信息;准考证号是临时性号码,仅在考试期间有效;
使用场景:报名号用于高考前的信息采集、体检、录取查询等环节;准考证号主要用于考试当天的身份核验。
三、填写注意事项
位数补全:
若考生号仅10位,需在前面补全省份代码(如北京11、河北13等);
信息关联:
报名号与身份证号关联,需确保身份证号码填写正确;
长期有效:
报名号长期有效,可重复使用,但需注意不同省份考生号段不重复。
四、查询方式
考生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报名号:
查看身份证:报名号包含在身份证号码中(前6位);
登录系统:通过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官网或阳光高考平台查询。
五、示例
以2025年北京考生为例,报名号可能为“251101020001”,其中:
“25”:2025年;
“11”:北京市;
“0102”:海淀区;
“0001”:当年流水编号。
若需在高校查询录取信息,部分平台可能要求同时提供身份证号和报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