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等级划分,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等级划分标准
等级划分依据 高考等级通常根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采用 分值制
(满分为100分),具体分为 A、B、C、D、E五个等级。
分数区间与比例
- A级: 100-86分,占考生总数的15% - B级
- C级:70-56分,占35%
- D级:55-41分,占13%
- E级:40-30分,占2%
转换规则 - 原始分通过线性转换得到赋分成绩,转换公式为:
$$text{赋分成绩} = 30 + frac{(text{原始分} - 55)}{45} times 70$$
- 赋分后总成绩仍为100分,但等级划分以转换后的成绩为准。
二、等级与录取的关系
各高校根据招生计划和招生计划数,确定各等级的录取比例。例如,某高校计划录取100人,其中A级占15人,B级占30人,依此类推。
但需注意, 等级划分仅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
,不同高校、专业对等级的要求可能不同,且同一高校不同专业之间也可能存在等级差异。
三、其他说明
等级与分数的差异: 由于采用线性转换,原始分86分的考生可能被划分为B级,而原始分95分的考生可能仍为A级。 录取线与等级的关系
建议考生关注本省《招生计划手册》或教育考试院发布的 等级划分细则,以了解具体录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