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顺序中, 单位“1”的概念先于分数学习。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单位“1”的学习阶段
初步认识阶段 学生在学习除法运算时,会接触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概念,这是单位“1”概念的基础。例如,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这里的“一个蛋糕”就是单位“1”。
渗透性教学
单位“1”的概念并非独立教学内容,而是渗透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领域的学习中。例如,在分数初步认识阶段,通过分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分数的学习阶段
正式学习时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从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开始系统学习分数,属于“数与代数”板块。
分数的核心概念
- 定义: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组成
- 单位分数:分子为1的分数(如1/2),作为分数的基本单位。
三、学习顺序的合理性
认知基础
单位“1”的概念为分数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学生需先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数学发展逻辑
从分数单位的角度看,分数的学习是从对分数单位(如1/2、1/3)的认知逐步扩展到复杂分数(如3/4、5/8)的过程,符合数学认知发展规律。
综上,单位“1”作为分数学习的核心前提,通常在三年级开始系统教学,而分数本身则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