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落实“三全育人”可通过以下综合措施实现:
一、全员育人:构建协同育人网络
教师主体作用
教师需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例如,在知识产权课程中融入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家战略的关联。
学生自我管理
- 开展“礼敬吾师”活动,通过清理讲台、维护课堂秩序等行为培养尊重师长、专注学习的习惯。
- 实施“笔记英雄”课堂笔记大赛,通过评比表彰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家校社协同
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定期与家长对接学生动态,形成教育合力。同时,组织社会实践队深入基层,如红色文化调研、普法支教等,拓展育人空间。
二、全程育人:贯穿学习全过程
入学教育与日常管理
开学初通过班会、健康打卡、行程追踪等措施做好学生管理。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如课程思政建设。
社会实践与职业素养培养
组织31支实践队开展红色文化调研、少数民族语言司法实践、乡村普法等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毕业导向教育
在实习、就业阶段强化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全方位育人:覆盖立体空间
课程体系优化
构建“思政+专业”的课程体系,例如在民商法课程中融入法治精神教育。同时,设置情绪管理、中华武术等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平台与载体创新
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覆盖。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宿舍、实体活动室等空间增强师生互动。
评价机制完善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思政表现等纳入综合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四、保障体系支撑
组织保障
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
制度保障
完善请销假、健康监测、家校沟通等制度,确保管理规范有序。
资源整合
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社会实践基地等,为育人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法学院可有效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