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信是指考生在高考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经查证后受到的纪律处分。具体包括以下行为及后果:
主要违规行为 - 考试作弊:
包括使用禁用物品、抄袭答案、串通作弊等。 - 虚假信息填报:如伪造身份、篡改成绩、提供虚假志愿等。 - 其他违规:包括考试报名作弊、伪造健康证明、冒用他人身份等。
处罚措施 - 取消资格:
严重作弊者可能被取消当年及以后3年内高考资格。 - 限制录取:被列入失信名单的考生,可能无法被普通高校录取。 - 入学后处理:已入学的考生,学校可取消其学籍或入学资格。
特殊情形 - 未履行志愿承诺:
填报志愿后不入学或不服从录取结果,属于失信行为。 - 关联失信名单:部分考生可能因其他领域的失信行为(如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被纳入全国失信名单,影响高考相关权益。
总结:高考失信以诚信考试为核心,任何破坏公平性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处理,旨在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