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序号是考生在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过程中生成的唯一标识,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本定义与作用
唯一性 高考序号是考生在全省范围内参加高考时系统自动生成的14位数字代码,具有唯一性,用于标识考生身份。
功能定位
该号码贯穿高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志愿填报及录取等全流程,是考生信息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编码结构解析
前6位
表示考生所在省份、市、县(市、区)的代码,例如江苏省考生前6位为32(江苏省代码)。
中间2位
代表考生报考的选修科目组代码,例如物理类为45、化学类为47等。
后2位
表示考生在当次考试中的顺序编号。
注意: 部分资料提到考生号包含考试年份(如2024年考生前6位可能包含24),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广泛官方确认。 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编码规则差异,建议考生以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 三、与身份证号的区别 身份证号
高考序号:14位,主要用于高考相关流程的身份标识,与身份证号功能不同。
四、使用场景示例
成绩查询:
高校官网或省级教育考试平台需输入14位考生号查询成绩。
志愿填报:
部分高校要求填报志愿时使用考生号而非准考证号。
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通过官方渠道(如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核实考生号的编码规则及使用要求,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后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