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危害和影响可归纳如下:
一、对个人的影响
文凭贬值与就业竞争力下降 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激增(1998年80万增至2024年近1200万),文凭稀缺性降低,甚至出现“地主家的傻儿子”不因学历失去就业机会的现象。2023年上海烟草局招聘中,大量专科生挤掉985/211毕业生,凸显学历与岗位匹配度下降。
教育质量下滑
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不足,导致部分高校出现“不认真上课的老师”“逃课学生”现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受阻。
心理与社会适应问题
部分学生因长期未就业或就业失败,陷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啃老族”现象,依赖家庭支持系统。
二、对家庭的影响
经济负担加重
普通家庭为供养大学生,常需承担高额学费、生活费用,甚至负债。有案例显示,部分家庭因供子女读书返贫。
机会成本损失
20年青春和精力被消耗,家庭本可通过技能培训或就业积累财富,但扩招导致这些资源被占用,影响家庭长期发展。
三、对社会的危害
人才结构失衡
技术工人短缺与大学生过剩形成鲜明对比,出现“工地月薪8000招不到人,大学生月薪3000排长队”的现象,制约产业升级。
社会内卷加剧
就业竞争从学历内卷转向背景内卷,学生需拼成绩、拼关系,形成恶性循环。某单位招聘时,研究生学历要求提高至“研究生及以上”,本专科生被排除在外。
传统观念偏差
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偏见持续,导致技能型人才待遇和发展空间受限,进一步加剧人才结构矛盾。
四、总结与建议
大学扩招在提升全民教育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结构性问题。建议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优化专业设置: 减少冷门专业比例,加强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 提升教育质量
调整就业导向:强化技能培训体系,建立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缓解学历焦虑。
通过多方协同,才能在保障教育普及与提升就业质量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