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徽是复旦大学的标志性符号,其设计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精神象征,具体含义如下:
一、核心构成与历史渊源
基本布局 校徽为正圆形,内圈刻有古篆体“复旦”字样,外圈环绕英文名“FUDAN UNIVERSITY”及建校年份“1905”。这种布局既保留了中文文化的韵味,又体现了国际化办学理念。
设计来源
校徽的圆形轮廓源自“复旦奠基石拓片”,该拓片是学校早期建筑的重要遗存,承载着百年历史记忆。奠基石曾长期埋藏地下,其发现与收藏过程由校史学家王忠道老师亲自参与。
二、象征意义与精神内核
文字寓意
- “复旦”出自《尚书·虞夏传》,原指太阳升起的景象,象征光明、希望与知识的力量,寓意复旦人勤奋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
- 中文“復旦”与英文名“FUDAN”结合,体现了学校对中西文化融合的追求。
图案象征
- 盾牌与太阳: 校徽中的盾牌象征坚定信念与真理追求,太阳则代表积极进取、追求光明的品质,二者结合体现复旦人“博学而笃志”的校训。 - 书籍与齿轮
色彩体系
采用复旦蓝与复旦红为主色调,蓝色象征大海的包容与学术的严谨,红色则突出百年历史的厚重感。
三、文化价值与传承
校徽自1950年正式启用后,成为复旦文化的重要载体,频繁出现在校名纪念品、校服及校史文献中,成为辨识度极高的“复旦元素”。其设计既是对百年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学子的精神启迪。
综上,复旦校徽是历史与文化的结晶,通过文字、图案与色彩的有机结合,传递着“博学、笃志、创新”的复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