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考是韩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考试,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讲究:
一、考试制度与科目设置
分科与选考体系 韩国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两者在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上存在差异。文科必考语文、数学、英语,选考政治、经济、世界史等5门科目;理科则需在数学(文科/理科)、英语、社会/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3门。 *注:部分年份第二外语可能为汉语。
考试时间与流程
高中生需在一天内完成5门科目考试,总时长约8小时。具体安排为:
- 上午: 韩语(40分钟)、数学(30分钟) - 午休
- 下午:英语(45分钟)、社会/科学/职业探究(20分钟)、第二外语/汉语(40分钟)
考试期间考生不得离开考场,需自带午餐。
成绩等级划分 韩国高考不公布单科成绩,而是将各科成绩分为9个等级,依据分数段综合评定。各大学根据等级、学生手册、面试表现等录取。
二、文化习俗与心理压力
考前禁忌与祝福
- 饮食禁忌: 考生需避免食用海带汤(象征“滑落”即落榜);麦芽糖和年糕是常见祝福礼物,寓意“粘上成功”;避免使用叉子、斧子等文具,以防“砍错答案”。 - 心理压力
特殊日期习俗
高中阶段被称为“四当五落”的高压期,部分考生会通过吃糖果、年糕等方式缓解焦虑,同时互赠叉子、小纪念品表达祝福。
三、录取机制
多重选择录取
韩国高校录取采用“学生-学校”双向选择模式。考生可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自主选择就读院校。若同时被两所心仪大学录取,考生可灵活决定。
录取依据
录取时综合考虑各科等级、大学招生计划、面试表现及学生手册记录。部分热门大学录取名额有限,竞争异常激烈。
四、社会影响
韩国高考因竞争压力被形容为“一考定终身”,导致学生备考时长普遍缩短(日均睡眠不足4小时)。此外,政府为保障考试秩序,会在考试期间实行交通管制、机场禁飞等措施。
以上内容综合了韩国高考的制度设计、文化习俗及社会背景,展现了其作为教育重镇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