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查的核心能力与素养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层面:
一、基础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考生需快速、全面地从背景材料、设问及二者关系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区分关键信息与干扰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信息的联系等。例如,通过材料中的数据或案例分析经济现象的本质。
调动和运用知识
要求考生将政治知识与具体问题建立联系,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例如,运用价值决定价格原理解释市场现象。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考生需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科学精神
包括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求真务实态度,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如归纳演绎推理、辩证思维等。
法治意识
强调依法治国观念,要求考生理解法律规范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公共参与
考生需具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意识等。
三、关键能力
辩证思维
包括角度发散思维(从整体关联多个要素)和归纳演绎思维(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与推理)。
论证与探究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论证政治问题,如比较、概括、案例分析等,并进行创新性探讨。
反思与评价能力
考生需对所学知识及解题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评价答案的合理性及改进空间。
四、答题要求
高考政治采用“能力立意”命题模式,具体体现在:
理解认识类: 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构,强调解释现象的本质与解决措施。
应用类:通过案例分析,考查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辨析类:要求考生对观点进行理性判断,分析其合理性。
总结
高考政治不仅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更强调信息素养、思维能力与价值观的综合运用。考生需通过系统学习与训练,提升政治认同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考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