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应考范围主要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核心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然地理(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与运动特征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光照、热量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
-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候带分布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 地域分异规律(如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形对聚落、交通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对农业、城市的影响
-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二、人文地理(地理2)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增长模式与迁移原因
- 城市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
-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工业布局与产业关联
- 区域经济合作与分工
文化与生态
-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
- 生态环境问题(如污染、生物多样性)
三、区域地理(地理3/4)
自然地理特征
- 地形地貌(如山脉、平原)的成因
- 气候类型与分布规律
- 水文特征(如河流、湖泊)
人文地理特征
- 人口分布与迁移趋势
- 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发展差异
- 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区域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
- 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
- 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其他重要内容
地理实践能力: 地图阅读、实地考察、模拟模型等 数学与物理化学
环境保护:污染成因、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
考试形式
选择题:覆盖核心知识点,注重概念理解
填空题:测试基础公式与地理术语
简答题与论述题:考察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
建议考生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地图、案例等工具强化理解,并通过模拟题和真题训练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