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汉字时所使用的编码称为 外码(也称为输入码),其作用是将汉字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形式。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外码的定义与作用
外码是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输入汉字时使用的编码方式。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汉字的字符形式转换为计算机内部可处理的二进制代码。例如,通过拼音输入法输入“苹果”时,系统会将拼音“píng guǒ”转换为对应的汉字编码。
二、常见的外码类型
拼音码:
根据汉字拼音进行编码,如全拼“bao”对应“BAO”;
五笔字型码:
基于汉字笔画结构,如“保”对应“WKS”;
区位码:
通过汉字在字典中的位置编码,如“保”对应“1703”;
认知码/表形码:
根据字形特征进行编码。
三、编码特点与选择建议
易用性:拼音码和五笔字型码是用户使用最广泛的输入方式,前者适合普通用户,后者适合熟练用户;
效率:字形码和区位码输入速度较慢,通常仅用于特定场景。
四、与其他编码类型的区别
| 编码类型 | 作用场景| 示例 |
|----------------|-------------------------|--------------------|
| 外码 | 输入阶段| 拼音码(píng guǒ→BAO) |
| 内码 | 计算机内部存储与处理| GBK、UTF-8等 |
| 字形码| 显示阶段| 用于字体渲染 |
| 国标码| 早期汉字编码标准 | GB2312-80 |
五、总结
输入汉字时,计算机首先通过外码将汉字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再经过机内码进行存储和处理,最终通过字形码呈现为可见字符。因此,正确答案为 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