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时家长需要撰写的材料应围绕学生在校表现、家庭情况、教育期望及合作计划展开,具体可分为以下部分:
一、学生在校表现
学习情况 - 概述孩子在各学科的学习态度、成绩变化及进步空间(如数学解题思路的改进、阅读量的提升等)。
- 举例说明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预习等)或特长(如艺术、体育方面的表现)。
行为与活动参与
- 反馈孩子在校的纪律性、团队协作能力及班级活动中的表现(如小组项目中的贡献度)。
二、学生在家表现
学习习惯与自主性
- 描述孩子的学习时间管理、作业完成质量及自主学习能力。
- 说明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如安静的学习空间、家长陪伴学习的情况)。
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
- 阐述孩子的性格倾向(如内向/外向、责任感强/需引导等)及兴趣爱好(如绘画、运动等),并说明如何引导其发展为积极品质。
三、教育期望与沟通
家长教育目标
- 明确对学业、品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期望(如培养阅读习惯、增强时间管理能力)。
- 分享家庭的教育理念(如鼓励探索、以身作则)及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方向。
问题与改进措施
- 客观分析孩子当前面临的学习/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延等),并提出家长已采取或计划采取的改进措施(如制定作息时间表、进行专注力训练)。
- 询问教师对问题解决的建议,表达愿意密切配合学校教育的意愿。
四、家庭环境与支持
家庭氛围
- 简要介绍家庭成员构成、家庭关系及经济状况,说明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 分享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如图书、学习工具)及支持系统(如家长陪伴学习时间)。
特殊说明
- 若孩子有特殊情况(如健康问题、心理状态),需如实告知教师,并说明家庭应对策略。
示例结构:
开头: 感谢教师家访,表达对学校教育的信任 主体
学生在校表现(2-3条)
家庭支持情况(1-2条)
存在问题与改进计划(2-3条)
结尾:承诺配合学校工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通过以上内容,家长可以全面展示学生情况,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孩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