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但形成系统的文字体系始于商朝。具体时间线如下:
起源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 最早的汉字雏形可追溯至约公元前6000年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当时人们开始在陶器、玉器上刻画简单图案,这些图案逐渐演变为象形文字。部分学者认为文字萌芽于距今6000年前,但缺乏确凿实物证据。
系统文字形成(商朝晚期)
目前公认的最早成熟文字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甲骨文,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节点,标志着系统文字体系的形成。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被普遍认为是汉字诞生的时间点。
后续发展
甲骨文之后,汉字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阶段,逐渐形成统一规范。秦朝小篆的推行进一步巩固了文字体系。
总结: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符号系统,但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甲骨文)的时间为公元前14世纪(商朝晚期),距今约3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