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但最早成体系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具体时间线如下:
最早符号阶段(约前6000年—前2000年) - 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和骨器上的契刻符号,被认为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但尚未形成系统性。
早期文字探索阶段(约前2000年—前1600年)
- 夏代晚期(二里头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显示部分结构与甲骨文相似,但是否为文字尚无定论。
成熟汉字体系确立(商朝晚期,约前14世纪)
- 甲骨文(殷墟发现)是最早成体系的汉字,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记录占卜、祭祀等内容,字数超4000个。
后续发展
- 商代晚期至秦朝,汉字经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形成统一书写体系。
结论:
汉字最早可追溯至约6000年前,但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