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执业需遵循以下步骤和规范:
一、执业前准备
医学教育与资格认证 完成本科及以上医学教育并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满足注册条件
- 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个体行医需额外满足注册满5年且考核合格);
- 无《医师执业证书》或因受刑事处罚/吊销执业证书未满2年等不予注册情形。
二、注册流程
电子化注册
通过《医师电子化注册系统》提交注册申请,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医师注册申请表》《医师资格证》等材料。
提交纸质材料
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身份证、执业证书、健康体检证明等材料,完成现场审核。
审批与发证
审核通过后,领取《医师执业证书》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完成电子化注册。
三、执业规范
多点执业管理
- 同一执业类别最多可注册3个执业范围;
- 需在批准机构备案其他执业机构,变更注册信息实行网上办理。
个体行医要求
需注册个体工商户并取得营业执照,独立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仅限注册满5年的医师。
持续教育与考核
定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执业期间需通过定期考核。
四、日常执业规范
遵守法律法规
严格遵循《执业医师法》及医疗机构规范,保护患者隐私与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诊疗流程、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
纠纷处理
遵循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
五、变更与注销
变更执业范围/地点: 通过电子系统提交申请并完成审核; 注销注册
以上流程及规范综合了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具体操作可能因地区政策略有差异,建议执业前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