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甲骨文,但存在更早的文字雏形。具体如下:
甲骨文(约公元前1300年) - 被国际公认为最早的成熟汉字系统,主要用于商代占卜记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 具备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标志着汉字进入成熟阶段。
更早的文字雏形
- 新石器时代晚期(如仰韶、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文,包含单符号或简单组合,距今约7000-4300年,但缺乏系统性。 - 贾湖刻符(约7762年前)等早期符号,虽与文字起源相关,但难以解读为成熟文字。
文字起源的争议与假说
- 部分研究提出“八卦说”“结绳记事”等起源假说,但缺乏确凿实物证据。 - 仓颉造字说为传说,非学术定论。
结论:
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节点,而更早的符号可能为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