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员工在入职时提供虚假学历,用人单位可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劳动合同的效力
合同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以欺诈手段(如谎报学历)订立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若用人单位发现学历造假,无需通过仲裁或诉讼即可解除劳动关系。
无需事先告知
公司无需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主动要求学历证明,但员工有义务提供真实信息。
二、用人单位的处理方式
直接解除劳动关系
可以立即以"欺诈"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经济补偿金。
追索赔偿
若公司因误信学历而遭受损失(如招聘成本、培训费用等),可要求员工赔偿。但需证明损失与学历造假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三、法律风险与注意事项
避免违法解除
仅当学历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如特定岗位明确要求)时,方可认定为欺诈。若学历与岗位无关,公司可能需支付经济赔偿金。
保留证据
公司应保存员工提供学历的材料、沟通记录等证据,以便在争议中维护权益。
四、其他后果
职业影响: 学历造假记录可能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甚至被其他用人单位查询。 刑事责任
建议员工在入职前务必提供真实学历,避免因小失大。若已发现学历问题,建议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寻求法律咨询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