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发音中的“音调”和“韵母”,综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一、音调
音调是汉语普通话中构成音节的重要成分,主要功能是区分语义。一个音节若声母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则表示不同意义。例如:
“妈”(mā):阴平调,第二声
“麻”(má):阳平调,第一声
“马”(mǎ):上声,第三声
“骂”(mà):去声,第四声
汉语共有 四个声调:
阴平 (ā/á):如“妈”“啊”阳平
(á/ǎ):如“大”“啊”
上声(ǎ/ǎn):如“上”“安”
去声(à/ǎi):如“马”“爱”
二、韵母
韵母是汉语拼音中声母后的元音部分,由以下结构组成:
韵头(介音):位于韵母开头,如“爱(ài)”中的“爱”
韵腹(主要元音):韵母的核心部分,如“爱”中的“爱”
韵尾: 位于韵母末尾,如“爱(ài)”中的“i” 韵母按结构可分为: 单韵母
复韵母:如“ai”“ei”“ao”
鼻韵母:如“an”“en”“ang”
三、补充说明
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如“大(d)”“小(xiǎo)”
字调:部分字以元音开头(零声母),如“爱”“鹅”
总结:音调通过高低升降区分语义,韵母则由声母后的元音构成,二者共同作用形成完整音节。例如“苹果”读作“píng guǒ”,其中“苹”包含声母“p”、韵母“íng”(i+ng)和阴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