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窿放码是服装制作中调整袖子尺寸的关键步骤,需根据款式和尺码变化进行精细调整。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放码原则
基本规则 - 袖窿宽逐渐减小时,袖山高需相应降低,袖根肥度增加;
- 当袖窿宽变为零时,袖山高也近似为零。
档差调整
- 袖山高: 高档差调整为零,袖窿深档差通常取8~10mm; - 袖根肥
宽松袖处理 - 一般宽松袖无需调整袖窿档差,但需按比例调整袖窿深档差。
二、放码技巧
放缩方法
- 使用放码线(垂直/水平)在纸样上标记放码量,确保比例协调;
- 通过点放码表精确调整特定位置尺寸。
特殊结构处理
- 西装袖: 需先移除或调整缝线,外延宽度通常与胸围相近,肩点档差与胸围一致; - 连衣袖
三、操作步骤
测量与计算
- 测量袖长(肩部至手腕)、袖宽(肩部与手腕)及原始档差;
- 根据款式确定总放码量(如袖窿深变化0.7cm时,袖山高缩放0.6cm)。
纸样调整
- 在纸样上标记放码线,输入放码量后生成新尺寸;
- 对于西装袖,需调整袖山点位置以匹配袖窿深变化。
剪裁与缝制
- 按调整后的纸样剪裁布料,注意肩部与衣身的接缝对齐;
- 缝合时保留袖口余量,可后期调整。
四、注意事项
放码一致性
- 确保所有放码点基准值相同,避免尺寸累积误差;
- 特殊结构(如高领、喇叭袖)需单独处理。
试穿调整
- 缝制完成后试穿,检查袖长、宽度和折痕是否自然;
- 需调整时,优先修改袖窿深度而非宽度。
工具辅助
- 使用激光测距仪提高精度;
- 建议由经验丰富的裁缝操作,避免变形。
通过以上方法,可确保袖窿放码后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又能保持服装整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