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晚出现的汉字是 “〇”,其正式作为汉字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用于表示“零”的空位数。具体信息如下:
历史背景
- 该字最早见于晚清时期,受西方科学引入影响,华蘅芳在《学算笔谈》中提出用“〇”或圈状符号表示空位。
- 民国时期逐渐演变为现代汉字“〇”,但早期文献中已有类似符号使用。
权威收录
- 2024年《现代汉语词典》收录“〇”为正式汉字,释义为“数的空位,多用于数字中”。
争议说明
- 部分资料提到商朝甲骨文(约公元前1300年)已有类似符号,但未明确其为独立汉字。
- 仓颉造字传说与“最晚汉字”无直接关联,属于文化传说范畴。
综上,“〇”是现代汉字体系中较晚被系统收录的字,其形成与西方数学概念引入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