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Ⅲ级施工需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工法,并严格把控施工流程。综合权威资料,主要施工方法及要点如下:
一、施工工法选择
全断面法 适用于围岩较稳定的Ⅲ级围岩,可快速形成完整支护体系,减少对围岩扰动。
台阶法
- 上台阶:
高度约6米,长度5-10米,采用风钻YT28等设备进行钻孔、爆破和初期支护。
- 下台阶:高度约3.5米,长度20-25米,延续上台阶的支护流程。
二、关键施工步骤
测量放线 - 开工前复测地面控制桩及水准点,布设中线控制点(每50米设1个)和水准点,施工中定期复核。
- 采用激光测量仪进行洞内断面测量,确保中线及断面符合设计。
洞口段施工
- 修筑截水天沟和排水沟,处理地表水及洞口冲沟影响。
- 采用预裂弱震爆破技术开挖边仰坡,减少对岩体扰动,边开挖边进行锚杆及喷射混凝土支护。
围岩支护
- 喷射混凝土:
采用湿喷工艺,使用C25混凝土,分段分层连续喷射,厚度要求拱部23cm、边墙12cm。
- 锚杆施工:在喷射混凝土后埋设Φ22中空组合锚杆,间距1.5-2.5m,注浆饱满密实。
- 钢筋网铺设:与锚杆焊接成整体,搭接长度1-2个网格。
机械与人员配置
- 主要设备:挖掘机、装载机、喷射混凝土机、风钻等,需满足24小时连续作业需求。
- 人员分工:包括管理人员(队长、技术主管等)、施工班(钻爆工、喷锚工、机修工等)及质量检测人员。
三、质量与安全控制
安全措施
- 严格控制安全步距,防止围岩坍塌;超前小导管和超前锚杆用于预支护脆弱地层。
- 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减少对周边岩体扰动,边开挖边支护。
质量监控
- 喷射混凝土厚度、锚杆间距及注浆质量需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后进行实时监测(如拱顶下沉、围岩位移)。
四、注意事项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调整施工方案,复杂地层(如节理发育的Ⅱ级围岩)需增加预支护措施。
保持设备维护,确保风钻、喷射机等关键设备正常运行。
以上方法综合了全断面法与台阶法的优势,既保证了施工效率,又确保了围岩稳定性。实际工程中需根据具体地质条件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