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普遍不希望家长做以下五类事情,主要涉及教育配合、安全规范、家校关系等方面:
破坏作息与习惯 周末放纵孩子(如长时间看电视、吃零食)会导致孩子作息紊乱,增加老师管理难度。幼儿园阶段需通过规律作息培养自理能力,家长应避免此类行为。
与老师对立或不信任
- 当面指责老师或通过家长群发表负面言论,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恐惧或偏见,破坏师生信任关系。 - 将教育责任推给老师,例如孩子犯错时直接指责教师,而非与老师协作引导,会削弱教育效果。
干扰教学秩序
在家长群发表偏激言论或制造矛盾,会干扰教师正常教学,影响班级管理效率。 - 频繁要求老师特殊照顾自家孩子,破坏“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
忽视幼儿园教育价值
频繁缺勤或以旅行等理由替代幼儿园课程,会削弱孩子习惯养成和社交能力培养,增加后续适应困难。
安全规范疏忽
- 为孩子穿戴不安全的装饰衣物或鞋带松散的鞋子,可能引发意外伤害。 - 未经允许携带危险玩具入园,增加争抢或损坏风险。
建议: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尊重教师工作,配合幼儿园作息安排,避免在公共场合发表不当言论,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