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可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结合权威信息综合说明:
原始记事符号(约6000年前) 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发现刻划符号,共50多种,具有规律性和象形特征,被认为是汉字的早期萌芽。
结绳记事与刻契记事(原始社会)
早期人类通过结绳、刻契等方式辅助记忆,但存在信息传递效率低的问题,逐渐发展为更直观的符号系统,为汉字形成奠定基础。
甲骨文(商代)
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时期出现甲骨文,刻于龟甲和兽骨,主要用于占卜。甲骨文是汉字的直系祖先,标志着汉字从图画向符号的系统性转变。
补充说明:
“仓颉造字说”虽广为流传,但缺乏实物证据,更多被视为文化传说。- 汉字发展历经金文、小篆、隶书等阶段,形态从象形逐渐简化为形声字,但起源始终基于劳动人民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