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起源阶段(约8000年前) - 贾湖刻符
(约8000年前):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16种龟甲刻划符号,具有表意特征,被认为是汉字的早期雏形。 - 半坡陶符(约6000年前):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50余种几何符号,可能用于原始记事。
文字形成阶段(约14世纪前)
- 甲骨文(约公元前14世纪):商代刻于龟甲和兽骨的文字,是汉字的成熟形式,主要用于占卜记录。甲骨文已使用单字4000多个,形声字占一定比例。
后续演变
- 金文(周朝):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结构更规整。 - 小篆(秦朝):推行“书同文”政策后的统一文字。 - 隶书(汉朝):书写形式简化,成为主流。
总结:
汉字起源可追溯至约8000年前的原始符号,但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于公元前14世纪,后续经历金文、小篆、隶书等阶段演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