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字是形声兼会意字,由“臤”和“贝”两个部件组成,具体分析如下:
形声部分 - “臤”: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表示“俯首屈从的奴仆”,象征主仆或君臣关系。其字形由“臣”(象征仆人)和“又”(代表手)构成,体现“掌控奴仆”的含义。
- “贝”:在古代货币中代表财富,作为形声字的声旁,表示与财物相关。
会意与引申
- 早期“臤”可能象征通过掌控资源(如财富)实现治理,后来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因德行或能力值得拥有财富。
- 加上“贝”后,“贤”逐渐演变为“既有财富又有才能”的综合概念,最终引申为“有德行、多才能的人”。
字形演变
- 金文时期已出现“賢”的写法,小篆继承了金文结构,隶变后演变为楷书的“贤”,简化时“臤”旁逐渐简化为“⺧”。
综上,“贤”字通过“臤”(表能力)与“贝”(表财富)的结合,形成了以德才兼备为核心内涵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