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五个阶段,其核心特征是从象形文字逐步发展为形声文字,并形成方块化书写体系:
甲骨文(约公元前1300年) 最早的成系统文字,以象形字为主,用于占卜记录。例如“日”“月”等字直接模仿自然形态。
金文(西周时期)
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形声字比例增加,结构更规范。例如毛公鼎铭文。
篆书(秦朝)
- 大篆:西周晚期形成,结构更复杂。
隶书(秦末汉初) 笔画横平竖直,形成方块字,标志着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的分野。
楷书、行书、草书(汉末至今)
- 行书:楷书简化连笔,便于快速书写。
- 草书:高度简化,用于艺术表达。
关键特点:
从象形到形声:早期文字直接模仿事物(如甲骨文),后期发展出形声字(如“江”“河”)。- 书写演变:由连续婉转的篆书转变为方块化的隶书,最终定型为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