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学历造假被辞退的处理,可参考以下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
一、劳动合同效力认定
学历造假属于劳动合同无效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以欺诈手段(如提供虚假学历)订立的劳动合同自始无效。用人单位无需提前通知即可解除合同。
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无效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二、用人单位的处理流程
调查核实
用人单位需通过考试、学历认证机构或第三方调查机构核实员工学历真实性,收集工作经历、培训记录等佐证材料。
书面通知与解除合同
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合同无效,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明确解除原因(如欺诈行为)。
工作交接与档案处理
员工需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用人单位应退还其工资至实际离职日期,但无需支付赔偿金。
三、员工的应对策略
收集证据维权
若对辞退决定有异议,需收集用人单位调查证据(如调查报告、录音等),证明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
劳动仲裁或诉讼
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认定合同无效并赔偿损失。但根据最新法律规定,因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通常不支持赔偿请求。
四、注意事项
学历证书非必需条件: 若学历与岗位要求无直接关联,用人单位可能不构成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 长期假学历的影响
建议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加强背景调查,员工则应遵守诚信原则,避免因小失大。若已进入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