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电访记录的撰写需围绕沟通内容、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展开,具体可参考以下要点:
一、核心结构
基础信息记录 - 包含电访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教师与家长姓名)。
- 简要说明电访目的,如“交流学生学习状况”或“反馈学生在校表现”。
学生在校表现描述
- 从教师视角客观评价学生,例如:“该生思维敏捷,但学习态度需加强”。
- 提及具体事例,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家庭教育情况反馈
- 询问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习惯、作息时间等描述。
- 记录家长反馈的问题,如“孩子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 明确指出学生在校/在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卫生习惯差”。
- 提出双方可协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建议家长制定学习计划,教师增加课堂互动”。
后续跟进建议
- 需求家长配合的事项,如“定期沟通学习进展”或“参与学校活动”。
- 反馈记录的日期及签名。
二、注意事项
语言规范: 使用客观、中立的语言,避免主观评价,以事实为基础描述问题。 重点突出
尊重隐私:保护学生及家长隐私,不泄露敏感信息。
通过以上结构,可系统记录电访内容,为后续教育改进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