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小班幼儿设计的《比多少》数学教案,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掌握一一对应比较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一、教案目标
认知目标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技能目标
- 能用语言表达数量关系(如“鱼比猫多2条”)。
- 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摆放物体。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具 - 动物卡片(如猫、狗、兔子)。
- 彩色瓶子及不同盖子(红、黄、蓝)。
- 标记图(带直线和圆圈)。
- 实物(如鱼、萝卜、骨头)。
学具
- 每个幼儿一套动物卡片、圆片/方片。
- 帽子、围巾、口罩等生活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3分钟)
情境创设: 通过故事或游戏引入主题,例如“猫妈妈要喂猫宝宝”。- 提问引导
2. 基础操作(12分钟)
一一对应练习:
用动物卡片和鱼/萝卜/骨头进行匹配,强调“一只动物配一条鱼”。 - 在标记图上摆放物体,学习从左向右的顺序。- 数量判断:
通过操作发现“盖子比瓶子多/少”,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如“盖子多2个”)。
3. 游戏巩固(15分钟)
“找朋友”游戏:幼儿手持动物卡片,找到相同数量的物品后进行配对。- “喂食游戏”:用动物卡片和点心卡片对应摆放,练习数量对应关系。- “解决问题”:当盖子多出时,引导幼儿通过添加相同数量的瓶子实现匹配。
4.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回顾一一对应的方法,强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比较的机会,如穿衣服时数纽扣、分水果时比数量等。
五、活动建议
个体关注:对于自控力较弱的幼儿,可先从2-3个物体的对应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趣味性:结合音乐、角色扮演等元素,保持活动轻松愉快。- 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延续数学比较的游戏,如分玩具、整理物品等。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幼儿在玩乐中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同时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材料与活动难度,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