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工资时涉及的会计科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需根据具体业务场景进行分录:
一、主要会计科目
应付职工薪酬 贷方:
核算企业应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
借方:在计提工资时使用,科目为“管理费用”等成本科目。
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方:
实际支付工资时减少,反映资金流出。
其他应付款
贷方: 核算代扣的个人社保、公积金等款项。应交税费
二、分录示例
发放工资时:
$$
text{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text{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text{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text{其他应付款—社保费(个人部分)}
$$
三、注意事项
社保与个税的核算
社保(单位部分)在计提时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个人部分在发放时扣除。
个税在发放时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除,并计入应交税费。
其他相关科目
若涉及公积金,需单独列二级科目“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福利费(如餐补、交通补贴)可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但需注意税前扣除限额。
科目设置的灵活性
具体科目设置可能因企业会计政策和行业要求不同而有所调整,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咨询专业机构。
通过以上科目设置和分录规范,可确保工资发放的财务记录准确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