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新增就业摸底工作是掌握就业状况、制定精准就业政策的基础性任务,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和措施实现:
一、精准摸排底数
多渠道采集信息
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深入企业、门店、超市等用工单位,通过实地走访、线上交流等方式,采集新增就业人员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就业单位、岗位、待遇等基础信息。
建立动态台账
按单位类型(如企业、个体户、灵活就业等)分类建立台账,实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定期回访和数据比对,确保信息动态更新,保障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分类建立台账与动态管理
台账分类标准
依据就业形式建立四类台账:单位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分别记录对应群体的就业状态和帮扶措施。
动态跟踪机制
定期核实就业人员工作状态,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或系统核查,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对失业再就业人员进行专项跟踪,掌握再就业需求。
三、数据质量保障
多系统数据比对
综合运用就业系统、社保系统、市场监管系统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避免漏报、重报,确保应统尽统。
严格审核流程
实地检查与电话抽查相结合,对新增就业人员身份、就业合同、工资发放等关键信息进行核验,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四、政策宣传与就业服务
政策普及
通过社区会议、微信群、上门宣传等方式,向居民和企业宣传就业政策、社保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等惠民措施,提高政策知晓率。
精准帮扶
针对困难群体(如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岗位推荐等针对性服务,实现就业援助与动态管理相结合。
五、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跨部门联动
与市场监管局、社保局、劳动监察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升数据采集效率。
定期数据分析
对摸排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制定就业政策、调整服务方向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以上措施,城镇新增就业摸底工作既能掌握准确就业底数,又能为政策制定和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是促进就业稳定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