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扶贫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就业服务等多维度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以下是主要措施及实施路径的梳理:
一、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
免费职业培训 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涵盖农业技能、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等实用领域,培训期间发放生活费补贴。
专项培训补贴
- 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的企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每人最高2200元);
- 针对40岁以上人群拓宽培训领域,对未就业者提供60%-100%的培训补贴;
- 跨省培训给予每天100元食宿交通补贴。
二、就业促进与岗位创造
就地就近就业
鼓励企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劳动力,通过发展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载体创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补助资金。
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设立保洁员、治安协管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人员,并给予财政补贴。
创业带动就业
- 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及5000元开业补贴;
- 实施“千校行动”,免费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每生每学年补助300元。
三、劳务输出与组织保障
有组织劳务输出
支持贫困劳动力到户籍所在地以外就业,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跨省就业者提供交通、食宿补贴。
防止返贫就业攻坚
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就业等方式,巩固脱贫成果,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089.8万人。
四、政策支持与监督
财政与金融支持
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可获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对创业企业发放奖补资金。
精准帮扶机制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一人一策、一企一策”帮扶。
五、其他措施
教育扶贫: 通过雨露计划等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产业扶贫
以上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协同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就业扶贫体系,确保贫困劳动力能够获得稳定收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