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就业档案的去向填写,需根据就业状态和单位类型进行区分,具体如下:
一、档案去向填写规范
就业单位接收 若进入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经批准接收的国有独资、控股企业,档案直接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其委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非公单位或灵活就业
转递至就业创业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若在超大城市就业,需咨询当地人社部门确认具体政策。
暂未就业
可选择转递至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由高校保留两年。
升学
转至专转本、考研等录取院校的档案接收部门。
二、填写注意事项
单位信息准确性
填写全称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系统自动填充或通过天眼查查询)。
材料完整性
需同时提交《高等学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单》、成绩单、党团组织材料等。
线上办理渠道
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或各地人才服务中心官网在线填报。
三、特殊情况处理
档案托管: 非公单位可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高校代为保管。 信息变更
建议毕业生离校前与就业单位确认档案转递细节,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就业。若对流程有疑问,可咨询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或当地人社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