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提供就业信息填写时,需根据具体就业形式选择规范填报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一、基本信息模块
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历(如本科/硕士)、专业、联系方式(电话/邮箱)。
教育背景
填写就读学校、毕业时间、学历层次。
二、就业去向类型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就业形式:
签就业协议
已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需上传电子就业协议(需学校盖章)。
签劳动合同
已入职学生上传劳动合同(需加盖公章)。
其他录用形式
包括创业、自由职业、继续深造(如考研)、出国等,需上传聘用证明、录用通知等材料。
三、关键信息补充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行业、性质(如企业/事业单位)。
岗位与薪资
岗位名称、工作地点、薪资范围或具体数额。
技能与证书
列出与岗位相关的技能(如编程、语言能力)及已获得的证书(如英语等级证书)。
四、注意事项
信息真实性
所有信息需与身份证、学历证明等材料一致,避免夸大或虚构。
审核流程
提交后需等待学校审核,若状态为“院系不同意”,需联系辅导员修改。
材料要求
不同就业形式需上传对应材料(如三方协议、劳动合同),未就业者需说明原因。
五、特殊情况处理
自主创业: 需上传工商执照或股权证明。 自由职业
基层项目:上传录用单位出具的录用文件(如三支一扶录取通知书)。
建议填写前仔细阅读学校就业指导手册,确保符合最新政策要求。若对信息有疑问,可咨询学校就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