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地道的具体情况,根据搜索结果整理如下:
一、五七中学“地道战”工程
位于四川省通江县五七中学,该学校利用北山地理优势,将教室改造为地下通道系统:
结构特点 每间教室设置两个地道口,后方垂直向下挖3米深的主地道,前方为带台阶的斜向洞口,连接主地道与北山出口。
历史背景
该工程建于2024年,是学校为应对潜在安全威胁(如空袭)而建设的防护设施。
二、通江中学“地道”工程
位于四川省通江县通江中学,为解决学生通行问题而修建:
结构特征
地道呈斜坡状,深度约15米,最窄处仅1米宽,顶部覆盖石板,梯步由石板砌成,光线昏暗。
功能作用
主要用于学生上下学时段的通行,缓解校门口拥堵问题。
三、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学府北路下穿地道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2022年12月30日通车:
基本数据
下穿地道长410米,净宽16.9米,净高4.5米,设计时速40公里,双向四车道。
建设意义
该工程缓解了学府北路车流量大、人流量多的问题,提升了师生出行安全与效率,并在上方规划了2700平方米休闲广场。
四、其他案例
武汉理工大学: 2007年建设地下通道连接南北教学区,缓解师生过街不便。 广东清远太平中学
总结
学校地道主要功能包括安全防护、交通疏导和空间利用,具体通向因学校功能而异,如北山(五七中学)、县城(通江中学)、马路(福州大学)等。建议根据具体学校名称进一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