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填报志愿时,需注意以下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信息填写规范
基本信息
- 姓名:与身份证件完全一致,避免使用同音字。
- 身份证号:需与户口本或考生身份证一致。
- 考试类别/毕业类别/户籍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准确选择。
父母信息
- 姓名/身份证号:填写父亲和母亲的信息,若离异则需注明“父亲(已离婚)”和“母亲(已离婚)”。
- 工作单位/职务:若父母有工作,需填写单位名称及职务;退休则填写“已退休”。
- 联系方式:提供能联系的电话号码。
特殊情况处理
- 离异/单亲:只填写一方信息,并提供离婚证明。
- 家庭成员:若考生与父母不在同一户口本,需注明亲属关系(如“长子/长女”)。
二、填报策略与注意事项
分差计算与志愿梯度
- 计算分差(考生分数-省控线):包括院校分差(校线-省控线)、专业分差(校线-省控线)及个人分差。
- 采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
- 第一志愿可稍高于分差(如高出20分);
- 第二志愿分差降低至10分左右;
- 后续志愿分差控制在5-15分。
志愿表填写规范
- 允许填报5个院校志愿,需分别调整分差;
- 同一批次、同段内普通类与艺术类不可混填;
- 勾选是否服从调剂,注意调剂可能影响录取院校。
信息核对与修改
- 提交前务必检查姓名、身份证号、志愿顺序等;
- 已提交志愿可修改,但需重新输入校验码;
- 部分信息(如联系方式)提交后无法修改。
三、辅助建议
信息收集与研究
- 通过高校官网、招生网站或教育机构获取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等数据;
- 结合孩子兴趣、职业规划选择专业。
沟通与决策
- 尊重考生意愿,鼓励其参与志愿讨论;
- 对于复杂选择,可咨询老师或专业人士。
特殊情况处理
- 父母失联可填写“失联”,退休则标注“无职务”;
- 外省户籍考生需在户籍地填报。
通过规范填写、科学规划和细致核对,可确保志愿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考生选择更合适的高校和专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