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就业市场空间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及个人等多方协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等多措并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生态。具体措施如下:
一、企业层面
稳定与扩大用工规模 - 通过吸纳就业补贴、扩岗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
- 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创新用工模式
- 发展新业态(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新型职业(如数字技能、绿色产业),挖掘新兴就业增长点。
- 推行灵活用工、项目制用工等新型用工机制,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提升岗位质量
-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发展通道,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
-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
二、政策支持层面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 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百日千万招等活动,促进信息共享。
- 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拓宽城乡基层服务就业空间。
优化营商环境
-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对吸纳就业达到比例的企业给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优惠。
- 完善社会保障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降低企业用工风险。
促进区域协同
- 组建跨省招工团,开展“点对点”劳务对接服务,缓解部分地区用工短缺问题。
- 推动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专车、专列等保障务工人员返岗。
三、人才培养层面
高校教育改革
-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 开设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新兴领域课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终身学习体系
- 推广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夜校培训服务,鼓励劳动者提升技能。
- 建立数字化培训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资源。
四、其他关键措施
消除信息壁垒: 加强供需信息匹配,打击虚假招聘,提高人岗匹配效率。 支持创业创新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施策,可以系统拓展就业市场空间,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形成政策合力与社会共治格局。